2018年8月31日 0 意見

混齡或是跨年級


「混齡」或「跨年級」使用問題
    二十世紀末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普世教育」(education for all)的宣告,期望在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有機會接受基本教育的權利,不因種族、性別、宗教等等因素受限。這樣的宣告,對於都市區域學校的學生來說,並沒有差別,但是對於弱勢區域來說,就是需要有極大經費與人力來完成普世教育的理想。鄉村區域不見得有學校,即使如北歐國家規定離家五公里,必定設立學校,但國家經濟與人力無法做到時,許多私塾就在當地進行教育。當國家明白基本教育的普及,是整體國家活力指標之一的話,成立有水準的鄉村小校,則是必要推行的施政項目。
     因此,在聯合國先在英國進行小規模學校運作,考量成本效能下,一所50人以下的學校,多半配置3-4位教師,經歷實驗,成效也很不錯。至今也四十年的發展,部分國家檢測學生學習成效上,是鄉村學生表現最優異,其次是都市學校,最後是城鎮型態學校,這和台灣大眾想法不同,也是我們該找出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
    鄉村小校學生人數少、教師少,採用一位教師在同一教室中,有不同年齡的學生同時學習。對此現象的描述,以混齡(mixed-age)或跨年級(multi-grade)的語詞,有其切入點的不同。在此,舉例說明,方便理解彼此差異,如「貓身上有跳蚤」、「跳蚤在貓身上」,這兩句話描述同一件事情,卻有不同的切入點,前一句是以貓為觀看事件主體,後者以跳蚤為觀看事件主體,故事之後的相關陳述也會圍繞在以主體觀點為出發,使得敘事發展有一致的取景(perspective)角度,讓讀者不會有錯亂取景的理解困難,換言之,「貓身上有跳蚤」、「跳蚤在貓身上」兩句話有語意上的差異性,意義並不等同。
    用此語言分析的角度看「混齡」與「跨年級」的使用上,「年齡」是自然生理現象,而「年級」是教育文化規範,推動實驗教育期望能有所創新,突破傳統限制,解決某些教育困境,「年級」的概念,本身就是教學障礙。學生的年齡自然增長,學生的學力卻不見隨之增加,若教育本質為因材施教,給予學生最需要的幫助,而不是依據年級規劃。有趣的是,某些國家的混齡班級,讓移民家庭一起來學習,熟悉新的國家語言與文化,這時的班級已經超越「年級」概念,真實地發揮協助弱勢的教育功能。
    當然,在200年前的私塾或學校,每人受教育有不同的起始點,教師對全班不同年齡教導同一課程是可以理解的,學者Veenman1995年以此來嚴格指稱「混齡教學」與「跨年級教學」的差別,研究者認為他的說法並不適當,因為從Tales from Kentucky one-room school teachers來看,100年前小校教師,在「混齡班級」也做差異化教學。
    最後,「混齡教學」比較老,「跨年級教學」比較新,在義務教育的研究領域中,目前文獻已經彼此相通,立基於同樣的「年級」基礎教育上進行差異合作化學習。或許在中文世界中「混」的意義較為負面,然而實際上,「混」也蘊含「多樣」、「動態」等生命活力觀點。不論是使用「混齡」或「跨年級」的學校,期望能有更多交流合作,彼此珍惜得之不易的資源與經驗,在彼此「混合、跨越偏見」下,讓台灣的小校能走得更好、更遠。

2017年5月2日 0 意見

混齡教育


不丹混齡教育現況報導



    不丹先前被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即使不丹人民所得不如先進國家,反而讓世人反思經濟發展不等同於生活快樂指數。

由於不丹介於中國與印度兩國中間,領土都屬於喜馬拉雅山區,交通不便,聯合國在1980年協助以英國成功的混齡教學模式,協助鄉村小校擁有優質教育,不丹在聯合國協助下,從1990年開始推動教育改革,把混齡教育視為改善鄉村教育的選項之一,如今也已經發展了26年的時間,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現狀。

    1990年的不丹,並沒有混齡教室,經過15年後的2004年,總數292個小學中有98個混齡學校,佔總數的33%,混齡教育的學生數約為37,800。到2007年混齡學校數持續增加到137所,到2009年又增加到170,目前不丹政府持續推動有效的混齡教學(Kucita and Maxwell, 2016)

     2004年不丹學者VanBalkom Sherman(2010),到泰國曼谷舉辦第二屆國際混齡教育年會中發表不丹混齡教學的問題,其中兩項的問題,第一是某些鄉村學校的混齡班級人數超過50人,第二項問題是有些師培生畢業後,沒有受過混齡教學的訓練,難以發揮混齡教學該有的成效,這樣的現象,反映出當時不丹缺乏清楚明確支持混齡教學的教育政策,另外,也因為政策模糊下,未能有系統性的協助教師擁有混齡教學的技能與知識,最後也只能依賴先前教師的經驗傳授,這也很容易各自主張與產生盲點。

     不丹在這十年中進行三次大型的教育改革,分別是在2006-2007強化混齡教學與關注學生個別需求、2008-2012的建構鄉村小校和硬體設備,和2013-2020年的鞏固教育方案(Kucita and Maxwell, 2016),然而比較麻煩地不丹同意混齡教學,卻沒有提供該有的師培課程,在2009訪問10個四年級師培生,有8個不願意到混齡教室任職。在2013年的研究報告中(Kucita, Kivunja, Maxwell and Kuyuni, 2013)指出不丹混齡的現象,如下

1.         教師採用假性混齡教學,把兩個年級學生依據年級分組,在同一間教室內,分開授課。

2.         指定高年級學生協助教師班級管理與指導其他學生。

3.         在分組教學中,通常只分兩組,一組是主要教學對象,另一組自行練習。

4.         混齡教學的師培系統沒有落實,即使接受混齡培育的教師還是不清楚核心想法。

5.         缺乏系統性的混齡課程規畫,也是混齡教師的困擾。

    至目前為止,KucitaMaxwell(2016)認為,推動混齡教學來提升鄉村教育的政策是正確方向,但是實際上,還有許多要改善的地方,特別是混齡師資培育系統,加強教師的混齡教學技能。他們認為,現在小學有1/3的比例進行混齡教育,卻沒有相對合格師資,KucitaMaxwell(2016)認為可以在既有師培體系下,以研究所兩年方式,有系統地培育,調整教師中心的傳統教育,或許能改線不丹目前推動混齡教學的困境。



   



參考文獻

Kucita, P., Kivunja, C., Maxwell, T.W., & Kuyini, A.B. (2013). Bhutanese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about multi-grade teaching as a strategy for achieving quality universal primary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3,206-212.

Kucita, P., and Maxwell, W. T. (2016). Multi-grand Teaching in Bhutan: Congruency amongst Policies,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actice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 Practice, 1(1): 1-18.

VanBalkom, W. D., & Sherman, A. (2010). Teacher education in Bhutan: Highlights and challenges for reform.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30 (1), 43 - 55.
2017年2月14日 0 意見
北市圖青少年小書討論課程

閱讀台灣女性兒童文學作品與進班推廣」活動已經進行報名,
有關活動介紹和報名網址↓
2017年2月1日 0 意見
日本教改運動

「過年期間辛苦你了,家人都需要你,生病的、肚子餓的、吵架的都要請你幫忙,我只能當司機接送。」我說。

「新年一開始就這樣,我們都不好過,這年可能會很辛苦,處處小心謹慎!」你說。

「家裡地上一堆書,我每天都在啃書,寫報告,整理其他國家教育改革問題,其實要和你分享一下,尤其你又是現場國中老師,可以給我意見嗎?」我說。

「我們可以陪爸到醫院回診去的路上說。」你說。

過年時間,路況比平常好多了。

「我整理日本教改運動,給我很深的反省,日本近三、四十年推行的寬鬆教改運動,花了二十間準備,卻在推動時,被媒體、PISA測驗給打敗了,那些有理想的日本教育學者,不忍心日本學生整天都處在考試地獄,希望以制度改革,減少時間與內容,卻在PISA成績下滑後,馬上被傳統派攻擊,而後又慢慢回到填鴨教育,2016年十月宣告失敗。還好我不是日本人,在那種壓力環境下,我早就去混幫派了。」我說。

「你去混幫派,大概只能當個小鱉三吧!」你說。

「小鱉三可能在黑道活得比較久些,也好。日本教育從外人看,被解釋為創造日本奇蹟的因素,從內看,卻千瘡百孔,製造社會問題,只能說這系統造就出日本社會想要的菁英分子,階級明顯,過去日本人相信政府高於私人企業,只覺得政府說的就沒錯,現在有些改變了,主要是因為經濟不好。」我說。

「台灣現在也不好,不是嗎?日本以前為何經濟好呢?被說成世界第一。」你說。

「那是受到美國保護,軍費節省後發展經濟,台灣也可以就好了,少買幾架戰機,可以幫助多少偏鄉學校,不是嗎?」我說。

「你先前去日本看後,現在日本教改如何?」你問。

「主流又回到傳統填鴨教育,主事者只想平息爭議,沒能看到工業社會轉資訊社會的未來需要,我猜想日本教育只會越來越糟。而我們像是個台灣實驗教育的守門人,要處處小心。」我說。

「台灣也是這樣不是嗎?考試領導教學。」你說。

「但是107年課綱開始實施,這對於習慣傳統學習的學生是要改變的,這有利於接受實驗教育學生的入學機會,你們國中端也要注意這方面的改變,讓學生適應,例如說你的國文課,更需要增加語言高階理解力,而不是過去文字訓詁的做法,類PISA的試題鐵定越來越多。」我說。

「是,以後請你多來我們教室,幫我們班上同學,他們還在問你何時過來。還有別忘記,你該給的紅包。」你說。

「紅包,我不是都給了嗎?」我說。

「還欠一個。」你說。

「誰?」我問。

「就是你老娘,我。」你說。






2017年1月21日 0 意見
日本偏鄉小校的混齡教學

「你今天怎麼看起來很不一樣?」妳說。
「妳說是我換了這副新的眼鏡嗎?」
「是啊何時換的,我怎麼不知道呢」妳說。
「今天下午,我以前在中正念研究所換的那副眼鏡,鏡框鏽蝕嚴重,邊邊斷掉,我本想去修就好,沒想到政大校門邊的眼鏡行說無法修理,要換新,所以挑了好久,花了800元換一個框。」我說。
「你知道嗎?你早上8點出門,晚上10點到家,這種日子已經過了兩個月了,我也不敢吵你,我知道你有好幾本書要出版,壓力很大。今天比較早回來,可以和我說說去日本的小校經驗嗎另外,我們國中班上的同學寒假期間,想到政大去感受一下政大的氣氛,和先前一樣,到你的研究室,你說說故事,和他們一起討論文學與哲學,大忙人可以約定時間嗎」妳說。
「可能要在210號後,因為有很多參與實驗教育的老師來政大受訓,我要和他們報告去日本偏鄉小校的事情,之後找一天,請你們班上孩子一起來,中午還可以去吃新開幕的義大利麵餐廳,還可以動手自己做Pizza。」我說。
「我們班上同學會很開心的,你參訪日本的經驗如何?」妳問。
「很抱歉,很久沒有時間一起吃飯,我只覺得去日本旅遊很棒,但是我並認為當一個日本人是很幸福的事情,我讀了他們的教育史,知道他們超級競爭的,學生唯有進入國立或有名大學,才能出人頭地,生活很辛苦,晚上十點還有一堆人上班,星期五晚上許多路倒的男女,到處都是補習班,連星期天也要補到晚上九點。」
「日本偏鄉地區也是這樣嗎?」你問。
「我先是在仙台住了兩個晚上,後來去看兩個偏鄉學校,兩個學校都很美,人數也很少,有一個學校小學部只有五人,今年要廢校了,怪的是居民與教師也都同意廢校,他們並未抗爭。日本教師沒能作為邊疆知識分子,產生社會改革的力量。」
「日本偏鄉也用混齡教學嗎?」你問。
「是啊,只是他們採用的混齡做法,算是粗糙的方式,教室內有兩個年級分向兩方,老師項陀螺一樣轉到前,轉到後,學生相互干擾。我稱為假性混齡。只是這種方式方便、容易入手,但效果有限;比較好的混齡教學方式,可用同一種單元、但深淺不同,彼此合作、同儕教導、教師如教練,最後合班討論與說明自己的學習進度,會是個比較能發揮混齡優勢。」我說。
「我們班上有三十三個學生,也可以做嗎?」妳說。
「也是可以的,只是初期老師會比較辛苦,需要有結構性的班級經營,讓會的同學帶不會的同學,但又不像是AB什麼咖的那種方式,這會讓很多低學習成就的學生有很大壓力,因為混齡教學不需要有一致性的進度,每個人依據自己的方式學習,但可以參考別人方式。」我說。
「你哪一天來我們班,我讓你試試你的理論。你會被我們班同學打趴在地上。」妳說。
「我也希望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試試看,進入國中試試看混齡教學,被打趴或是被踩在腳底也都沒有關係,至少我很願意試試看。」我說。
「快吃飯吧,我們很久沒有一起同桌吃晚餐了。另外,你已經很土了,你的新眼鏡看起來更土。」妳說。

「希望妳別嫌棄了。」我邊吃邊說。
(仙台街景)
2016年12月3日 0 意見
面對偏鄉學校與死亡的沉思

「你終於回來了!有帶回我要的東西嗎?」你說。
「有阿!只是IH電鍋沒有找到,日本仙台車站附近沒看到電器行,有很多的電子遊樂場,不過我在飯店有看到形狀方形的電子鍋,可以蒸氣回收,比較省電。下次我們一起去,機票加住宿五天活動也大概2萬多一些,這次比較像是自己一個人的旅行,我有先告訴妳我去了松島、搭船、逛街、去看白石藏王的狐狸,接著到日本偏鄉學校看看,也有很深刻的反省。像我們參訪的一所學校屬於國中小一起的,九個年級只有12個學生,明年要廢校了。學校老師各有專長,也被法令限制只能教自己專長科目,無法搭配其他學科,所以變成教師比學生多的現象,而且,他們學校在五年前地震災區,經過修繕,非常美麗與溫暖,我們去的時候還飄下雪,裡面的學生穿著短褲上課,學校內部設計感覺像是台北誠品書店的氛圍。」
「我們下次去北海道滑雪,好嗎?等我帶完這屆國三學生之後。」你說。
「當然好,聽說學滑雪要先學會如何跌倒與爬起來,我這次到日本參訪偏鄉災後學校,這次受災學校也就消失了,例如說,有個學校在海灣附近,海嘯超過六公尺,躲在二樓的學生,有八成無法存活下來,附近村落也毀滅,讓人感到傷心,我不敢去想當時狀況是何等的無助與無能為力,即使山坡學校也因為土地受到地震傷害,村民也一一離開,所以這附近的學生人數只剩下幾位,也不利於共學活動的設計,就像是模仿同學,很快就會了。」
「那這些學校老師和學生怎麼辦呢
「他們都是正式老師,學校關閉後轉到其他學校,原本學校就轉變成養老院或是社區活動中心等等,只是社區村落也都接受關閉學校的決定,也沒有抗爭。」
「要如何面對這些傷心的事情呢需要很多人的幫助吧!」你說。
「是阿,每到一所學校,當地的校長都會謝謝台灣的幫助,甚至請學生列隊鞠躬道謝。我們對他們表示台灣和日本很近,該繼續當好朋友。當時很多人都紅了眼眶,我想起了一位哲學家說的,面對死亡之際,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哲學家,回到自身經驗,就像是看著自己,凝視自己肖像,是否自己的行為符合自我期許,就像是荷蘭畫家林布蘭,不斷地畫自己中,反思自身存在意義。我們這一趟,也在看看自己的存有價值,不僅在問自我的內在價值界定,也在問自我外顯行為的意義。」
死亡,好像壟罩在這幾天參訪的思緒中,喚起我最深層的不安。



2016年11月17日 0 意見
比第一名更重要的事情


「你真的要去大陸辦學校嗎?」你說。
「沒有,只是個邀請協助,不要自己去辦學校,況且自己也沒能力。」
「你不是已經安排好去一趟大陸嗎?也沒跟我討論。」
「這也是我要和你討論的,要去嗎?一起去,也可以把你在學校教書的經驗和對岸分享。」
「別人要聽你的國際兒童哲學觀點,我們這種國中教學經驗別人不想聽的。」
「你沒說,怎會知道,而且上次你說的國三籃球比賽的事情,我就覺得很精彩,也很感人,尤其是別班學生有如此胸襟,反而顯示出成人低落的格調。後來事情如何呢?」
「是啊!全校三年級總共二十三班,籃球比賽最被看好奪金的班級,他們團隊都很厲害,也被公認是最強的隊伍,甚至已經有高中學校在拉攏,畢業後直接到它們學校,加入籃球隊。但是他們只拿到第三名,全班卻非常高興和興奮,甚至留下難忘的淚水。」你說。
「為何第三名還這麼高興,直接拿冠軍吧!
「網路上有人說過一句話,我一直記得,當你是一隻獅子,還要到處跟別人說嗎?只有像是病貓的才要一直假裝獅子,他們在半準決賽時,讓班上一個有自閉症的學生上場,取代其中一位射手,可想而知,成績會受到影響,那位自閉症的同學也很努力,比賽完後,全班哭成一團,這時名次已經不重要了,卻讓大家留下一輩子難忘的回憶與想要成為永遠好朋友的深刻信念。」你說。
「真的很特別,他們已經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精神,值得分享,學校該為這個班級做些什麼,表示讚許肯定吧!
「別說學校了,即使知道也不會做,少做少錯的心態,讓人心寒。」
「你們班不是得到第二名嗎?是跟這個班比賽嗎?那時你也可以換個選手上場,免得占了別班便宜。」我說。
「沒有,是第一名的班和他們比,糟糕的是第一名班級還有些犯規沒被裁判看到。同學有錄影下來,不過,這也是比賽的一部份。」你說。
「真實的事情,反而更感人,你還是跟我一起去深圳,你的班級經營可說是神乎其技高人一等,你說的事情也值得分享,讓現在冷漠與自大的社會氣氛,稍微注入些高貴的人性。」
「少說這些好聽的話,只會灌迷湯,你只是想要有人幫你提包包吧!
「小的不敢,我們可以在深圳課後去逛街採買,我來負責提包包,好嗎?」






2016年10月31日 0 意見


偏鄉學校的兩難

「上次有說過,11月要去日本的事情,你要和我一起去嗎?」我說。
「不行,現在正在學期之間,學校通常不準老師出國,請假不會過的。」
「你就星期五晚上去,星期天晚上回來就好。只要多出你的機票錢就可以了」我說。
「我們可以在東京兩天,之後搭JR到仙台,如何呢?
「我找找班機時間。你終於會想到我了,過去任何活動你都不會想到我,我做的任何事都會想到你。你真的很自我中心、自私鬼。」

「只要你願意說話就好!」我心裡想著。

「昨天去談的會議如何呢

「我要規劃生態主題課程,想要發展台灣的24節氣中,植物生長與數學計算之間的課程,搭配學生實際體驗農作教育,可能會有些效果,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計算活動,同時也有本土生態教育。」我說。

「數學課就已經有書商提供的資料、連參考手冊都有,何必浪費時間做這種事情呢?這些教師手冊與課本都是數學專家編輯的,你又不是數學專家,有何本事呢?我就不相信你能做出來,只會嘴巴說說而已!

「我先說,最近我的修養好多了,可能是年紀大,自然地變得溫和,不然我會和你爭個沒完。書商都是資本家,資本流通製造出來的全球化,加速惡化偏鄉地區文化、人才、教育與經濟萎縮,我們提出的教育政策,沒能及時跟上都市化與全球化的世界潮流,產生一個學校只有十個學生,卻有十八個大人照顧的怪現象。

「所以要改革啊,這些學校的學生一個人分配到的教育經費,可能是我們學校學生的五倍以上。好恐怖!」你說。

「目前提出的教改政策,也都是假借都市習慣使用的「有效力」、「競爭力」的概念來檢視偏鄉教育,製造出偏鄉整體落後的假象,在我國的教育學者也常常指出同樣的結論,偏鄉學校如同一攤死水,相對於都市學校的多樣變化,毫無生氣可言。但是不該這樣看偏鄉教育。因為這樣下去是變相地鼓勵偏鄉學校模仿都市學校作法,科層系統、引進最新的教材教法等,學校管理也要採用企業經營模式,如第五項修練成為教育行政的聖經,同時也蘊含著一個成功的學校所培育出的學生,要有能力在全球化體系中,如庖丁解牛一般地游刃有餘,創造出自己的利益出來,同時也延伸出學校鼓勵或執行非在地化的、離家的教育模式,我們到偏鄉去,一半的家長只想花錢把學生送到外地念書。」

「難道說要把小孩都留在身邊嗎?

「這是偏鄉學校的兩難,我認為一個優質的偏鄉教育是能發揮在地化特性,產生足以發展抽象知識的環境,而不是用台北觀點。若偏鄉學校的經營者認同都市價值觀點,更加速偏鄉原有文化和認同的消失。就像某些學校,一味地模仿雙語教學,反而忽略自身附近有的豐富自然資源。但也不能不顧慮都市觀點。」

「昨天不就是為這件事情去中部開會,成立個生態教育的協會嗎?

「是啊! 為了能找出偏鄉特性與永續發展,偏鄉需要找出在地化的認同,居民以此地為榮,在地有權力者與高層共同合作,鼓勵學校能配合在地化,讓學生對自己居住的土地與文化有更深刻的認同,進而自我描述並推廣到其他地方,否則容易被別人來定義,就像別人都說台北人是天龍人一樣,基隆人出門一定帶雨傘、台中人說話會說真的假的。其實這種感覺很不好。」我說。

「昨天晚上我聽到你和別人打電話,是說有人找你到大陸辦學校,是嘛?」你說。

「你不是已經睡著了嗎?我聽到你的呼聲了!

「到底有沒有這件事情?

「八字還沒一撇呢!

「到時不要又忘記我的存在了!

「知道了,別再唸我了!





2016年10月30日 0 意見
實驗教育: 善用環境,發展契機
   
所以今天早上,我獨自開著我20年的老車,到中部一所小學旁參加一場台灣里山生態發展協會創會活動。發起人沈博士邀請我和當地小學校長擔任相關教育課程設計等等的工作,會議中有一半以上是超過60歲的長輩,他們有著豐厚的農耕經驗,養羊、養雞、稻作、紅藜等等,會議桌上都是當地蔬果,也關心著當地生態農法與政府輔導政策等等。
  
 我看到了鄰近的小學校長也來參加。他當然是發展生態永續的重要推手。

「校長,你們學校若以發展樸門農業作為課程特色,將來是一項亮點!尤其有專家可以駐校!」我說。

「我完全同意,這學期已經規劃了讓學生下田種稻、養雞的食農教育,有了雞,學生也很開心,但有時也會有蛇到雞舍,想偷吃蛋,嚇得雞,雞雞叫!」

創會活動中,還有一位在大學教授獸醫課程的老師,和大家一同討論養羊的事情,他說一隻羊六千,養兩隻很不錯的,可以吃草,又有羊奶。當下我真的想要兩隻羊,回家放在我家後院養,和我們家的狗作伴。

    發起人沈博士說:「我到尼泊爾學習樸門農業,教導者是個樸門農業的創始者之一,教導大家如何與自然共生,如家庭中有雞、羊等,即使連外道路發生問題或有天災,也不致於在短時間擔心蛋白質不夠的問題,我在學校旁租了一分地,種了台灣種的稻米和尼泊爾的品種,看看在同一塊田共生,會發生何事。在這塊田中,我分出部分讓學生來插秧、種植蔬菜,連老師、家長都有一小塊地,不過呢,耕種需要每天照顧,很多人沒有耐心,兩個星期後就放棄了。」

我說:「台北有一所私立國小,一年學費四十萬,他們特別到深坑租了一塊地,讓學生每周來一次照顧自己的青菜,學生都很期待每周三的到來。除了可以改變學習氛圍外,也從動手的過程中學習,特別是這個學校老師很棒,在種植的過程中,會說蔬菜、季節、故事、科學的知識,全部統整在一個活動中,還加上電子顯微鏡與攝影紀錄,讓課程相當有啟發性。」

「我們鄉下不缺資源,欠缺好老師!老師只是按時上下班,在課堂上只是放影片、用光碟,讓學生自己做練習,這樣的老師不好,完全不和學生互動,不清楚學生學習狀況。但我也無可奈何!除非我把學校變成公辦民營,找其他團隊進駐,我自願變成教師教學也沒關係」校長豪氣的說。

不為自己利益著想,只為學生前途的校長真的不多見。

偏鄉學校附近都是寶藏資源,卻沒有一個懂得開啟藏寶箱的領航者,真是可惜。偏鄉學校勢必要能結合社區、生態與文化,才能永續發展。麻煩的是,教科書商的方便性﹐導致學校老師都忘了原有自編教材能力。

回家的路上,老車發出低沉聲響,我卻進入到如何改家庭氛圍,或許安排一個小旅行,會是不錯的轉變契機。










2016年10月29日 0 意見
                由於我疏於觀察,沒能注意到你修了後面的頭髮,讓你找到機會不和我說話一個星期。
        我解釋了本人有嚴重的盲視症,加上遺傳到我爸的情緒智商不足,這種超爛的理由,讓你更生氣,使得這星期關心我的人,只剩下打電話問我要不要立即辦理銀行代款的電話行銷人員。當天我正在中正圖書館四樓啃著
Minority and Education in Multicultural Japan,準備十一月底到日本仙台拜訪兩所小學,聽說要搭船才能上學的偏鄉學校,學生人數只有15人,真是讓人期待,想和當地老師討論如何設計課程。
  這時,難得有人會打電話給我,當然我知道你還再生氣,絕不會是你打來的。
「請問是徐先生嗎?我是某某銀行專員,敝姓陳,想要和您說明我們銀行的最新優惠利率,目前比其他銀行還高。」說話很秀氣的男生。
「很抱歉,我從來就不過問錢的事情。都是我太太處理的。」
「方便和您要她的手機嗎?」
「最好不要!」
「為什麼呢?我們銀行優惠很高的。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呦!」
「最近她在生氣,因為我沒有注意到她修了後面的頭髮,其實到現在,我還是看不出來有修過。」
「嗯!我也有同感,我們也不是天生就想要這樣的,當男人真的很辛苦!」
「我也這樣覺得!」我說。差點就想繼續問利率的事情了。
「只好祝你順心,有個愉快的下午!」
他掛上電話。
這大概是這一星期,我和一個不認識的人,有著最長的對話。
 
;